網誌存檔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10/12_專題演講_當代建築的復甦


現代建築的思考:超越容納以及包覆以外的功能?

除了外觀的存在,實際上建築所代表的是甚麼樣的一個概念?建築概念的實體在於?

核心價值的改變:從佔據空間到把握時間



時代變遷造成的建築改革:

機場的興起,圖書館的衰落


紐約中城區舊鐵道重生範例:

建築意義改變的過程中可以看見人對建築的觀感存在於其所帶來的影響和群眾互動性,硬體

設備存在的事實並不一定是決定性的要素,人物的活動帶給建築生命的交流更加有力。


建築永續的矛盾:減少破壞與既成破壞事實不符成本效益,例如太陽能與裝飾用植栽,維護成本

並不與節省損耗成正比,在大部分的綠化中所使用的技術尚不成熟且不堪用



數位化創作與新素材應用:

參數運算設計與穿越空間,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預期的應用。超越古典包袱的新概念需要從現

代生活中的經驗出發,反映新的社會氣氛。


社會的美學影響到建築的美學:

民眾感覺不到美建築就無法反映出這個地區居民的美學。



台灣的民眾美學水準與在台灣產生的設計或者媒體工作的關係:差勁的範本造成差勁教育

形成差勁的設計水準

描述手法的差距:戀夏五百日的三個預告片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